初入央国企,如何迅速站稳脚跟?这10条规则是关键
毕业季的喜讯接连传来,不少应届生已握紧央国企 Offer,即将正式解锁职场新身份。后台满是 “刚进央国企要注意什么” 的提问,今天就结合当下职场趋势,把核心生存逻辑拆解为 10 条法则,帮你摸清央国企的偏爱密码,走好职业生涯关键第一步。
毕业季的喜讯接连传来,不少应届生已握紧央国企 Offer,即将正式解锁职场新身份。后台满是 “刚进央国企要注意什么” 的提问,今天就结合当下职场趋势,把核心生存逻辑拆解为 10 条法则,帮你摸清央国企的偏爱密码,走好职业生涯关键第一步。
今天路过某大学看到一帮研究生凌晨三点开始排队找工作,吓我一跳。刷到新闻说8月年轻人失业率又到18.9%,这数字听着吓人,真赶上五个里有一个没工作。眼下找工作的场面像打仗似的。
9月27日华中科技大学秋招现场,计算机硕士张明(化名)挤在阿里云展位前苦笑:“去年师兄拿30万offer只用投10份简历,我投了87份才换到2个面试!” • 科技巨头“断崖式缩招”:某芯片企业HR透露:“去年招500人,今年HC砍到50,但简历收了8000+
中午在公司食堂吃饭,邻桌几个应届生正围着手机扒拉,声音里带着点无奈:“你看那个北京市科协的岗,都317个人抢一个了!我早上填完信息过审,现在排名都100多,这竞争也太吓人了吧?”
最近看到某大学一堆研究生及博士生为了找工作凌晨开始排队,这热火朝天的场面,让我想起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:今年8月,16-24岁青年失业率冲到了18.9%,相当于每5个年轻人里就有1个还没找到工作。“找工作难”真成了今年夏天的热搜关键词。
“1158万人一起毕业,编制只有4万,你抢的不是铁饭碗,是钢丝上的吊环。
上周参加制造业 HR 沙龙,邻座的张姐拍着桌子叹气:上周聊了八个应届生,薪资、福利都说得好好的,一提厂区在近郊工业园,五个直接已读不回,剩下三个说‘再考虑’,转头就把我删了。” 这话一出,在场 HR 都跟着直摇头 —— 现在招人最愁的不是收不到简历,而是眼瞅着
"同学,你的简历和航天科工的导弹研发岗匹配度89%!"在北京某高校就业中心,应届生小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AI职业画像报告傻眼了。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,30万大军嗷嗷待哺。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,官方居然搬出了AI算命式找工作神器,号称能精准匹配岗位。可毕业
家长群里最近吵翻了,一边是西安理工计算机、水电专业 92% 的高就业率,另一边是西安建大建筑土木 85% 的就业率,这差距简直让人纠结。到底该选学校还是选专业?学科强就一定饭碗稳吗?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
26日,河南教育考试官网发布了《河南省2026年普通高招报名信息采集有关事项提醒》信息,预示着2026年高考报名即将开始。
前几天帮刚失业的发小整理招聘信息,他盯着手机屏幕发愁:“刷了半个月招聘软件,不是销售就是短期工,听说国考事业编要招人了,可啥时候报名?哪些岗能报?一点头绪都没有。”翻了人社部2025年第四季度招聘计划才发现,10月起全国9类稳定岗要扎堆开招,国考、事业编、国企
我有个读者,私信问我。说他快被部门的老油条逼疯了。一个破系统,早就该换了。老油条天天念叨:“这系统我用了十年,稳得很,别瞎折腾。”结果呢?上周五,系统崩了。整个部门加班到半夜。他问我,为什么这种人还能在公司待着?我说,因为很多人,包括你。都还活在幻觉里。一第一
许多应届生常因“零实习经验”而对大厂望而却步,甚至不敢投递简历。其实,字节跳动等大厂并非只青睐“经验丰富者”,更看重潜力、学习能力和与岗位的匹配度。缺乏经验完全可以通过精准策略弥补,甚至实现逆袭。
这是一份面向应届生的“校招宣讲会资料准备全清单”,从必要的纸质与电子简历、成绩单和各类资质证明,到作品集/GitHub、项目演示材料、30 秒电梯陈述、现场问题清单与会后跟进模板,一样都不少;并在每一项后面说明它为什么重要、如何高效准备以及常见踩雷点。
关于2026年杭州地区初三学生是否能够复读的问题,根据以往的政策和经验,复读在政策层面是允许的,但具体执行需以当年教育主管部门的官方通知为准。复读主要针对未被任何高中录取或对录取结果不满意的学生,为他们提供再次参加中考的机会。以下将对复6年杭州初三复读的可能政
超多岗位加载中……
当你是每天早出晚归的医学牲,当你是刚毕业的应届生,当你第一次一个人租房,且遇上了超透音隔断房,遇上了全身镜子都要让你买走的房东,总是有些无力感,讲句话都能听见真是不是隔音的问题吗?ps,真的不能墙壁隔音加强吗?
最近刷到网友列的 “全网最差 20 个专业” 清单,越看越扎心 —— 风景园林、建筑学、工商管理这些当年填志愿时的 “潜力股”,如今全被打上 “毕业即失业” 的标签。
一千多万啊,比整个瑞士人口都多,说没就没啦?今天,我就跟你们掰扯掰扯他们到底钻进了哪些“平行宇宙”。
在当今社会,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已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,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,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。据教育部数据,2025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 1200 万,再创历史新高。在这庞大的就业大军中,本科毕业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,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